兒童學習爵士鼓注意事項- 給家長的真心小建議
教學經驗中,常會遇到不同的小朋友,每位小朋友來的原因都不太一樣。
認識小朋友的個性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爵士鼓、有的喜歡敲敲打打、有的喜歡動身體、有的喜歡發出聲音,
當然也會遇到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坐在這的小朋友。
第一次上鼓時,藉由一些簡單的練習,會感覺到每個小朋友對於打鼓的樂趣在哪裡。
如果喜歡器材,就從像玩具一樣的認識每個零件,喜歡聲音就做一些高低的排列,
喜歡動身體就來進行肢體上的挑戰,喜歡音樂就放小朋友常聽的音樂一起研究音樂的奧秘,
喜歡敲打的就藉由這個過程去感受其它東西。
爵士鼓是音樂裡的其中一項樂器,通常以伴奏為主。
坐在鼓上時,要能聽著音樂同時處理四肢發出聲音,腦袋對身體的控制及協調性需要有一定的程度才有辦法達成。
把整件事切成一小塊一小塊,便是每個老師的教學特色。
教學通常可以分成幾大類:
一、音樂性
聆聽音樂的能力-分辯音樂裡的聲音、樂器及感情。
韻律-音樂的韻律像人的個性,通常會有一個重複的律動,這部分跟跳舞的重疊性很大。
二、肢體
身體的感受、控制及協調能力。瞭解力的流動。
三、邏輯能力
除了強大的感受外,清晰的思維也將幫助身體做出完整的呈現。
爵士鼓與數學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更像一門語言,在保持熱忱的前提下,制式的架構會因小朋友而有所調整。
個人教學經驗中常會以「愛的鼓勵」來做開始。
先從兩隻手分別開始,再讓兩隻手交互混合,再帶進踩大鼓的右腳讓手腳互相交換。
在這樣子的練習能同時練到音樂性、肢體協調控制與邏輯能力。
一旦小朋友對這項樂器開始有想法後,便會開始擁有這項能力。
小朋友在爵士鼓上即興演奏能力也相當重要,像學說話,開始練習說話時字不一定能表達的清楚,
隨著一次次調整,表達出自己想法的空間才會存在。
家長在家也可以做一些小檢測,看看小朋友對音樂喜好的程度、對聲音有反應還是對拍子有反應?
喜歡唱出來還是用其他東西表現出來? 對音樂的反應如何? 能自己拍出節奏? 看到爵士鼓的演出會異常的專心?
通常在體驗課程時,也會先幫家長觀察小朋友對爵士鼓的喜好,再做進一步的交流。
最後要提醒,學習樂器的重點不在於要變成神人等級,知道如何學習是更重要的事。
在學習下一件事情前,經驗能帶給他們更多學習的能量。
—
撰文者:劉宣成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