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球學員選修課系列講座】11/25冒險王老師:做自己的鼓教練-爵士鼓技巧自主練習,穩穩升級!
又到了每個月都會舉辦的學員限定講座時間!
每一次的講座,幕後工作人員及講師都是絞盡腦汁地做主題及內容的設定,
而從學員寄給這球的每一則回饋中,收集到的各種數據也都是我們設計講座內容的重要參考指標。
對許多初學者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有效率的練習,
獲得成就感進而提升打鼓動力、讓自己不斷進步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
但是在練習內容的規劃卻往往像個無頭蒼蠅般無所適從,
每一次來到爵士鼓教室後,只要老師不在身邊盯著就不曉得該練些甚麼。
因此11月份的講座我們特別針對這些困擾著許多新手們的問題,
邀請到了專業的冒險王老師-張均瑋來為大家提供參考及練習菜單。
以下精選了幾張講座現場的照片,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吧!
講座當天也不乏有銀髮族及小朋友學員,
跟著大家一起學習、進步,看到這個畫面相當振奮人心~
↓ ↓ 這裡也附上老師詳盡的講義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收藏起來哦!
——
前言
打鼓這件事情,基本上我會解釋為『物理』與『數學』還有『肌肉』的結合,以下也將針對這三個部分,來幫助各位來了解,進而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來針對自己想加強的部份來訓練爵士鼓打擊技巧。
一‧打擊條件
如下圖,爵士鼓的聲音大小、速度快慢及力道大小,彼此是會互相影響的,而若要同時達到這三種條件,則是不可能的,必定會有犧牲其中一個條件。
1‧聲音大又快,則必定費力。
2‧聲音大又省力,速度則慢。
3‧速度快又省力,聲音則小。
二‧輕重音
關於輕重音,其實除了力道大小以外,更重要的是鼓棒的高度,以下用一個物理公式來解釋。
W=FxS
W(功):在此解釋為打下去的聲音大小。
F(施力):在此解釋為自己的施力大小。
S(距離):在此解釋為鼓棒的高度。
由於在爵士鼓快速打擊的過程中,要快速地做力氣大小的修正,其實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施力不變的狀況下,最能有效控制聲音輕重的,不外乎就是鼓棒的高度了。
由以上公式可證,鼓棒的高度越高,聲音則越大,越低則越小。
三‧關節肌肉使用部位
基本上越大的關節及肌群,會越容易使用,但也會比較費力,速度也較慢;反之,越小的關節及肌群,雖然越難操控,但若上手,將會較為省力,並且速度也能有顯著的提升。
四、數拍練習
這種練習有個名稱為『金字塔』(Pyramid),從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連音)、三連音八分音符(三連音)、十六分音符(四連音)再到三連音十六分音符(六連音),依序不斷增加,在BPM(Beats Per Minute)不變的狀況下,慢慢的增加演奏的音符,是十分基礎且好用的一種訓練。
在進行爵士鼓自主練習時,可搭配節拍器,也可搭配自己熟悉的歌曲,來試著掌握不同速度的拍子。
另外,在開始上打點板或鼓上練習之前,請先試試能否將拍子準確地唸出(或默念),腦袋先抓到拍子,身體才能準確地執行,進而提升練習的效率。
五‧編寫過門
最常看到的過門,不外乎就是『打點』或者是『手腳組合』加上『移位』,以下將以兩個簡單的打點及手腳組合,配合各種方式的移位,以兩個音符為一組來移位,來嘗試編寫過門。
A:RL–RL–RL–RL
B:KR–LK–RL–RL
1‧順時針、逆時針
2‧N字型
3‧Z字型
結論
常常遇到學生說,打鼓都只能進到教室或練鼓室才能練習,但其實爵士鼓才是最能隨時隨地練習的樂器。
因為嚴格來說,你的身體與腦袋就是你的樂器,針對自己想加強的部分,好好的鍛鍊你的身體肌耐力及腦袋,再坐到鼓上,才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來練習,進而達到預期的成效。
撰文者:冒險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