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手研究室:專訪胖虎、DSPS 鼓手 ─ 小雞老師
隔行如隔山,無論你是主唱、吉他、貝斯、鼓手……,玩不同類型的音樂時,所需擅長的技巧也會有所不同。
身兼胖虎和 DSPS 兩團的鼓手小雞,卻能在這兩個風格差異甚大的樂團中,編出擁有個人風格的鼓。
這次特別請他分享自己在學鼓、練鼓、玩團的心路歷程,當然也會介紹到他習慣使用和偏好的器材。
請分享從開始打鼓到現在頻繁巡迴表演的心路歷程。
巡迴對我來說一直都是很消耗體力的事,不只是當下的演出跟舟車勞頓,
事前的準備工作例如決定日期、練團、安排共演樂團、安排場地、怎麼企劃行銷等等,
自己工作室跟樂團的人力比較缺乏,很多事情就都得自己來,
不過我相信每個樂團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是挺辛苦的;
不過當表演結束後收到許多回饋,或是在每一場演出結束後,跟共演團及自己團員大喝一杯這些小事,
都可以讓我在精神層面得到相當程度的慰藉,然後會覺得「啊,又完成一次演出了。」
之前在日本巡迴時,有個同樣也是鼓手的好朋友(現為 ROTTENGRAFFTY 鼓手)Hiroshi 先生,
特地跑來東京看我們演出,結束後真誠大力稱讚我打的鼓,當下真的非常開心!
仔細想想,只要是巡迴,幾乎都是開心的,那些不開心的小細節都很容易被遺忘,
幾乎要很用力回憶才想的起來什麼事情不開心,所以,巡迴這件事是會一直持續下去的。
哪些樂手影響你最深?
影響我的樂手太多了,以台灣的鼓手來說,影響我最多的是林前源,因為我本身是拾叁的歌迷,
早在我剛開始學鼓的時候就看到拾參的 MV 在電視上播著,
看到鼓手(當時還不知道前源的名字)不就是在學鼓的教室(海國樂器)裡的老師嗎?
常常看到他在海國看著電視裡播的樂團演唱會然後一邊練習打點,加上衣著又很時髦(根本迷弟),開始對這個人有印象;
之後有幾次機會看他在鈑機的演出,動作跟力道之大,拳拳到肉,覺得太帥,
後來又加入 Tizzy Bac,覺得前源在 Tizzy Bac 裡把鼓編的很有特色,
其中之一是「線性打擊」,這在當時是非常前衛的一件事情,怎麼有人會把 gospel 風格的線性打擊加入搖滾樂團的歌曲裡?
完全炸爆我的腦袋,至此影響我日後在編輯胖虎跟 DSPS 時的想法,在一些歌曲中,加入線性打擊算是前源啟發我的。
若是以國外的鼓手來說,是 Travis Barker 影響我最多,
Travis 大概可以說是影響了當時那個世代的流行龐克關於鼓方面最重要的一號人物,
我甚至覺得假如 Blink182 當時沒有 Travis 的加入搞不好不會這麼紅;
Travis 開啟了我對節奏想像,你很難找到 Travis 會打一模一樣的節奏,
他這個人硬是要把小鼓大鼓塞在一個詭異的地方,然後不合理的位置又給你加一個 Hihat 的開合,
各式各樣 Rudiments 編在節奏裡又炸爆我的腦袋了,也大量的影響我日後對節奏的編輯思維,可以算是影響我最多的男子。
創作上曾受到哪些樂團的啟發?
啟發最多的應該是 Blink 182,如上述所說,Travis 開啟了我對節奏的想像力,
自己在編輯胖虎的鼓的時候都會想,假如我是 Travis 我會怎麼編?既符合音樂性又有創意。
另一個啟發我的樂團,叫做 +/-(plus minus),我相當喜歡有創意的鼓手,
而 +/- 的鼓手 Chris Deaner 就是一個超級有創意的鼓手,不但節奏複雜多變,在一首歌裡面也時常可聽見一套鼓以上的聲響,
例如兩顆小鼓打出不同節奏分開錄音 pan 左 pan 右,疊起來之後,不同聲響交錯巧妙搭配聽起來很酷;
+/- 的歌曲又大量使用 odd time,聽起來不生硬,搭配上複雜的鼓點又相當自然,極具巧思;
還有 Chris Deaner 是使用電子聲響的高手,選擇的聲音都恰到好處,超級佩服,
所以在一些聲音的選擇上,都會去思考為什麼 Chris 會這樣搭配,然後再去思考如果換作是我在創作 DSPS 的歌曲時應該要怎麼去搭配。
除了前面提到的林前源、Travis Barker、Chris Deaner,
還有日本的龐克樂團 Locofrank、TOTALFAT、10-Feet、FOUR GET ME A NOTS 等,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有時候我也不全然從樂團裡得到靈感,因為自己喜歡的鼓組演奏家、音樂家還滿多的,
所以有時候會去研究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 lick 是怎麼打出來的。
例如胖虎的〈生活〉這首歌的開頭想法就是受到 Benny Greb 啟發,
那時候無意間看到 Benny 打出一段很好聽的線性節奏,就開始研究,了解到這節奏的架構跟想法後,
自己再修改加入自己的想法,又靈機一動想說不知道加入歌曲的感覺如何,
結果就成了現在大家聽到的模樣,自己覺得特別又好聽,靈感就是這樣來的。
如果想編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通常我會先用電腦開啟要編輯的音樂,然後一直先重複跑同樣一個段落,我跟著打,
第一個階段先抓出重點,打出簡單又符合整個音樂的節奏,
第二階段嘗試不要去動到重點的小鼓大鼓,然後在以外的地方去加入切分的想法,或是聲響的變化,
第三階段整體固定下來後,嘗試著去思考在固定下來的整段節奏中如何去做動態(dynamic)輕重音,增加音樂性,
最後完成後再聽聽看跟音樂合不合,那些特別的編排或是巧思不是憑空就直接想到的,對我而言是有一個演進的過程。
偏愛的小鼓廠牌或型號是?
目前我只有一顆小鼓,TAMA Starclassic Maple 13×5.5”,
當初會想要這顆小鼓純粹是因為看了 Benny Greb 的 DVD 後,覺得他的小鼓實在太好聽了,
苦於當時尚未推出他的簽名小鼓,所以查了一下他使用的小鼓尺寸,再加上自己試聽了後買的,
不過當然是跟 Benny Greb 在 DVD 裡聽到的完全不一樣,發現因為跟鼓皮的調整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試了幾種鼓皮,然後也因為受到 Gavin Harrison 的一些影響,
開始喜歡上 Remo 的 Controlled Sound 鼓皮,coated 跟 clear 都喜歡,
clear 偏亮 coated 則溫暖,保留小鼓的泛音,dot 集中筒子的聲音,然後鼓皮會鎖較緊,就超好聽了!
因為小時候聽 Blink 182 的現場演出錄音喜歡上 Travis 的小鼓聲,影響了我日後在調整小鼓時都偏緊一些,
加上又是 13” 的小鼓,所以 pitch 很高,非常喜歡,
不過響弦我會調微鬆一點不過緊,增加施展 ghost note 時的顆粒感。
踏板呢?
我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使用 Mapex Janus 的雙踏板,
當初會買雙踏板只是因為想說一次買雙踏板未來才不會有萬一要用到結果還要再換購的情況;
這款踏板整體踩起來偏重,但是好處是施力方法要是得宜,可以得到較有力道的聲響,很適合胖虎的風格。
其實這個踏板「偏重」的這件事情後來我想想,應該是相較於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踏板來說的偏重,
因為我從一開始就是踩這一款踏板,所以對我來說,它已經成為我日後評斷其他踏板的基準;
不過,雖然大家都說這款踏板偏重,而我也沒有因此覺得我踩過的其他大多數的踏板「偏輕」,
例如 DW 5000 跟 TAMA Iron Cobra HP900PTW(雖然這兩款也是重的出名哈哈哈),
但依然可以因為鼓槌的重量、彈簧的鬆緊或是彈簧係數、鼓槌放置的長短、鼓槌傾斜的角度等去調整整體腳感的輕重,
當然,踏板特性是各品牌型號無法輕易互相取代的,
例如踏板材質、培林、偏軸、鏈條或直驅等各家廠牌各型號都不同,所造成的踏板個性每個人可以去習慣以及思考自己想要的音色,
加上調整一下又會有很大的不同感受,所以我認為沒有好與不好,只有適合不適合。
前陣子跟朋友借了 TAMA Iron Cobra HP900PTW,踩了之後相當喜歡,
因為這款踩起來較重而且力道相當集中,跟它原廠的鼓槌也有關,體積較小重量集中,
自己也很習慣這隻踏板的特性,踩出來的聲響又相當適合龐克,愛不釋腳!
可以介紹一下你在現場表演時的鼓組配置嗎?
胖虎演出時我只用一顆 tom,通常是 12 吋的,因為 floor tom 是使用 16 吋,所以相較於以前使用 10 吋的 high tom,
12 吋跟 16 吋落差比較不會這麼多(不過自己還是相當喜歡 10 吋的聲音),現場演出聲音比較和諧不會太過突兀;
銅鈸全部選用 Paiste 2002 系列,China 是 Paiste 2002 NOVO China,把它架很高是因為視覺看起來挺帥的(吧?),
中間是 10 吋 2002 Splash,是近年來才加上的,在節奏或過門中點綴一下有清新感;
Crash 都是 2002 Power Crash,會依照場合去安排不同的尺吋 ,
室外演出會搭配 17、19 吋,室內可許就會 16、18 吋;這樣的配置已經習慣多年,
不過當然會因為思考聲響的可能性而一點一滴的變動,10 吋的 splash 就是一個例子,
只要是能讓音樂更完整呈現,配置就有變動的可能。
有沒有非推薦不可的器材好物?
假如你平常是山系的孩子,想在演出或巡迴路途上增加自身的時尚度,那就一定要推薦這個小鼓袋給你了,
Chums 這款配色可愛的小鼓袋還附有筒狀鼓棒帶,鼓棒帶也可在演出時直接附掛在 floor tom 上,簡單時尚,
不過缺點是保護性不佳,所以只適合短途演出,不適合長途巡迴。
還有這個 Vic Firth 的橡膠鼓棒頭,是我一個好友送我的,
演出前、上課中、工作閒暇之餘可以隨時隨地練習打點而不會產生太多噪音,又不需攜帶超重的打點板,極度推薦!
在爵士鼓技巧的研習上,你比較著重什麼部分的練習?
以前很喜歡練基本的手腳控制能力,因為胖虎的音樂還蠻要求速度跟精準,所以都會去逼自己的極限速度,
不過隨著年事漸長,開始不再那麼執著速度,
另一方面是因為有一陣子把自己逼太緊身體吃不消,也就不敢再這樣練下去;
最近這幾年開始研究美國福音裡常出現的線性打擊,第一次看到這個東西大概是 Modern Drummer Festival 2006,
那年有一場演出是 Teddy Campbell、Gerald Heyward、Aaron Spears、Marvin McQuitty 這四位共同完成的,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 Teddy Campbell,但是印象比較深刻的是 Aaron Spears,
第一次看到有人能把線性打擊做得如此極致,完全嚇呆,速度超快,而且變化多端,
覺得這東西很厲害想練起來,但是毫無頭緒,沒有人可以問,又很怕練錯,束手無策,
直到近幾年才想說算了不管,先一步一步慢慢練了再說,
於是在 YouTube 挑了一些影片,一個 lick 一個 lick 慢慢練,影片放慢重複看,
後來發現這樣下去一次只會一個 lick,根本無法靈活運用,
思考了一陣子,不斷的轉換練習模式跟修正想法,慢慢找出一條路,然後用練習去證明自己的想法應該是對的,
到現在也有個樣子出來了,於是對線性打擊有了一點小小的心得;
從線性打擊裡衍生出來的一些練習方法,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聽力的練習,
有時候不是你打不打的出來,而是你聽不聽的到,Jojo Mayer 也有說過類似的話,
所以現在只要是練習,我都會特別著重在聽力的練習,相當重要!
能否與大家分享你在教學上的心得?
教學上比較需要花費心力的地方,我想大概就是老師要針對每個學生去調整教學的節奏吧,
畢竟是一對一的教學,跟團體班完全不一樣,每個學生有興趣的地方不一樣,
我就會去思考怎麼樣來搭配課程才可以兼顧學生的興趣,然後又達到我想要他某項能力可以進步的這個目的,其實蠻有趣的。
還有一點,就是體會到「教學相長」這件事,有些時候學生會問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這會逼我去思考解決方法,
以前經驗還不足時,我會先擱著慢慢思考再幫學生解答,現在經驗比較多一點了,其實蠻期待學生會問一些刁鑽或是偏門的問題,
因為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其實挺有趣的,自己也會進步;
另外教學相長也會發生在學生突然施展、演示了一些我沒看過、沒聽過的想法、技巧或聲音時,
那個時候也是我可以藉此成長的機會,是相當珍貴的經驗,體會到有時候學生其實才是我的老師。
接下來有哪些計畫?
關於胖虎,單曲〈facelife〉發行了一陣子,最近已經開始在籌備新專輯,希望明年可以順利生出來;
關於 DSPS,也才剛發行 EP〈我會不會又睡到下午了〉,目前演出蠻多的,接下來要企劃一系列的活動,敬請期待!
文章來源:吹音樂